【微信安全百科】——仿冒好友欺诈
微信安全百科:了解微信安全涉及到各类安全问题及现象、更深入的认识微信安全功能设计理念、提高安全意识。
本词条名称索引
微信违规行为 - 微信欺诈 – 仿冒好友欺诈
定义
仿冒好友欺诈,是指诈骗分子通过复制微信号头像、昵称、朋友圈等信息伪装成用户的好友,巧借各种名目向用户借钱或请求帮忙转账,利用用户碍于面子、不好拒绝的心理,骗取钱财。
(仿冒欺诈案例展示)
发生场景
以单聊为主要场景,群聊和朋友圈等场景也有所涉及。
简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团伙从最初的使用短信、电话进行诈骗等作案手段,也发展到了利用手机社交软件来进行诈骗,微信仿冒欺诈就是其中一种最严重的诈骗行为,而仿冒好友欺诈是微信仿冒欺诈中最为常见的作恶手法之一:
这种诈骗行为基于亲朋、好友关系链进行身份的精心伪造和冒充,通过用户网络沟通的使用习惯,更易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获得受害人的信任。目前诈骗团伙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吉林、北京、海外等地区,受骗人主要以中年人为主,被骗金额一般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欺诈理由多以借钱为主。
(仿冒欺诈诈骗分子分布比例图)
具体欺诈流程
1、收集信息:通过黑色产业链购买用户信息或通过病毒和木马等恶意程序从用户处直接窃取,或是攻击网站漏洞,窃取网站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从而得到用户的信息;
2、伪装好友:通过复制微信号头像、昵称、朋友圈等信息伪装成用户的好友;
3、添加好友:向用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由于诈骗分子已经克隆了用户好友的头像和昵称,所以一般用户不会察觉是冒充的,即使察觉,骗子也会谎称这是新注册微信号,旧的已经停用等来消除用户的疑虑。
4、编造各种理由借钱、转账:①话费充值;②以用户的名义帮忙转账借给朋友,以后方便讨回;③临时周转;④患重病、出车祸急需医药费;
5、拉黑:在骗取用户钱财或被用户识破后,骗子往往采取拉黑的形式进行逃匿。
原因分析
仿冒好友欺诈之所以作案成功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信息泄露现象普遍、诈骗产业链成熟、诈骗团伙经过体系化的培训等关键因素。
2015年为微信仿冒欺诈的高发期,媒体报道过多起该类诈骗案件,如”360总裁周鸿祎爆料称有人在微信上冒充他骗取微信红包”,”杭州市民吕先生遭遇微信仿冒好友欺诈损失7000元”等。
正是因为这种欺诈手段的蔓延,以至于用户在网络上编写并流传着这样一段防骗指南——
“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你的微信头像或照片,然后把昵称改成你的名字,再屏蔽朋友圈不让你看见,然后完全可以冒充你,其他人无从分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点,开始微信行骗!所以我特此申明,有什么事情我会亲自打电话,亲口说的,如果有人用我的头像微信求助,请给我打个电话确认一下。看到这篇文章,不要犹豫,马上分享出去!!小举动可能让很多人能受益!”
打击难点
1、对于仿冒行为的实施,很难进行提前感知和预判;对恶意欺诈帐号进行识别为后置策略,诈骗者通常在诈骗行为实施时才会暴露;
2、诈骗者总会想方设法去绕过安全团队的诈骗行为识别策略,这是一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PK战。
3、如何在微信聊天场景对被诈骗者进行有效防骗提醒,同时也要兼顾保证用户聊天体验及防止策略误判,需要不断进行摸索。
解决方案
1、用户防范:
①、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保管好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②、当微信中有人向你发起汇款要求时,请注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所有涉及汇款、转账等务必电话确认,谨防诈骗。
③、当发现对方为仿冒的骗子时,请立即告知真正的好友和其他朋友,阻止骗子继续作案,发生财产损失时第一时间报警寻求警方协助。
2、技术解决:
针对以上打击难点,为了解决仿冒欺诈问题(针对所有仿冒欺诈类型),微信安全中心成立了“反诈骗项目”,从行骗者的行为和特点等维度建立在线模型进行打击,同时针对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聊天场景,系统会自动下发安全提示。
(新加好友和通讯录中好友昵称相同,会进行相应安全提示,及引导投诉举报)
相关新闻
男子冒充朋友熟人加微信好友诈骗3万元(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关注公众号【微信安全中心】、【微信110】,点击底部菜单“微信安全百科”获取更多百科文章。